行业新闻
教育部公安部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再紧学校安全弦! |
“把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盯住校园安全的各个环节”……9月4日,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召开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对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再次作出明确部署。 把安全红线意识树牢,把学校大门守严……部署学校安全工作,会议提出了六点要求。一起来看具体内容↓↓↓ 要把安全红线意识树牢 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和干部一定要把确保安全作为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底线要求,把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不管什么时候谈起教育,首先要谈安全;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一定要先去看安全工作到不到位。 要把责任分工压实 各省的教育厅长、教育局长和校长要把校园安全应尽的责任扛在肩上,盯住校园安全的各个环节,把教育部、公安部提出的各项校园安全政策措施一一细化,逐项分解,落实到人。要让校园安全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相互提醒,确保校园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问,绝不能再有空白地带。 要把学校大门守严 各地各校一定要吸取教训,看好自己的门,把好安全第一道关。要切实加强对学校保安的管理,不能让门卫成为摆设。如保安不合格、不能发挥作用,要坚决清理、更换;造成了安全事件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绝不姑息。要提高学校保安待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退伍士兵、青壮年从事学校安保工作,不能让保安成为安置老弱病残的岗位。要加强培训,提升专业素质,确保招来的人能够管用,建立一支适应学校安全工作需要的精干队伍。要严格落实门卫值守和内部巡查制度,家长接送孩子,要认真核实细问;对外来人员、车辆、物品更是要逐一进行查问登记,严防无关人员和危险物品进入校园。 要把安全设备配齐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公安部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规划编制工作,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的补齐短板,把该有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都配齐了,切实提升学校安全防护能力。今年年底前,各地要推动实现“三个百分之百”的工作目标:中小学封闭化管理达到100%,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率达到100%,中小学专职保安员配备率达到100%。 要把校园周边看紧 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大力整治校园周边黑网吧、黑出租、无证摊贩等治安、卫生乱点。要充分利用公安机关校园周边“高峰勤务”和“护学岗”机制,配合执勤民警做好上下学时段校门周边风险防控工作,确保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安全可控。要在校门周边配置减速带、红绿灯、隔离桩等设施,做好交通疏导,确保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有序。 要把隐患大排查做细 各地教育部门要马上开展一次全面的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标准要高、要严,决不能敷衍了事,马虎应付。检查过程要细、要实,决不能走过场、搞变通、打折扣。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一竿子插到底,做到隐患不排除不放过,整改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对工作不力、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或恶劣社会影响的,要予以通报批评、约谈问责,直至依法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决不能讲情面、放一马。 对近日湖北恩施发生的严重伤害学生事件,教育部已于当日会同公安部派出督导组赶赴现场进行督导。 要把隐患大排查做细 各地教育部门要马上开展一次全面的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标准要高、要严,决不能敷衍了事,马虎应付。检查过程要细、要实,决不能走过场、搞变通、打折扣。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一竿子插到底,做到隐患不排除不放过,整改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对工作不力、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或恶劣社会影响的,要予以通报批评、约谈问责,直至依法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决不能讲情面、放一马。 对近日湖北恩施发生的严重伤害学生事件,教育部已于当日会同公安部派出督导组赶赴现场进行督导。 国教督办〔201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教育督导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教育督导部门: 秋季学期刚刚开始,70周年国庆在即,湖北省恩施市即发生一起严重伤害学生事件,造成多名学生伤亡,令人十分痛心。为切实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工作,确保广大学生、幼儿生命安全,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提高认识,压实安全责任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思想,深刻认识维护学校安全、学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认真落实学校岗位安全工作职责,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把学校安全责任落到实处,把教育部、公安部提出的各项校园安全政策措施一一分解到责任人。 开展排查,化解安全隐患 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开学期间全面开展一次学校安全隐患大检查,对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三防”建设、周边综合治理、校车、校内生活设施、学生集中活动场所等逐一进行摸排,特别是要做好涉校涉生矛盾化解和重点人员管控工作,及时做好整改工作,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加强协作,强化周边安全 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和公安、综治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指导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周边“高峰勤务”和“护学岗”机制,积极组织学校安保人员、教师和家长志愿者等,配合执勤民警做好上下学时段校门周边防控工作,确保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安全可控。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明确具体的区域性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及时发布安全提示,督促学校认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加大投入,强化三防建设 各地教育部门要严格按照学校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要求,为中小学和幼儿园配齐安保人员及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器械,严格落实门卫值守、内部巡查等制度,严防无关人员和危险物品进入校园。门卫不能成为摆设,不合格、不发挥作用的要坚决清理、更换。要大力推进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工作,确保实现一键报警,及时联动处置。 加强教育,提高防护能力 各地教育部门、学校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火、防爆、防灾、防不法侵害等安全专题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切实提升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和逃生自救能力。要充分发挥公安民警担任学校法治辅导员的作用,通过案例教学加强警示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幼儿园)教师要把安全知识作为第一课教给学生。 加强督导,强化责任追究 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充分发挥督学作用,把学校安全工作纳入责任督学工作职责,一旦发生重大学校安全事件,责任督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督促学校妥善应对和处理。要会同公安机关认真落实《关于组织开展全国校园医院安保工作督导检查的通知》(公治安明发﹝2019﹞160号)要求,积极做好校园安全督导工作。对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或恶劣社会影响的,要依法依规严厉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