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卫生保健】济南市历城区卓雅幼儿园:强化培训 预防先行 ——我园开展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
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进入高发期,为了确保幼儿健康安全,杜绝传染病在幼儿园发生,我园组织全体保育教师进行疱疹性咽颊炎防控知识专项培训,提升防控能力;启动传染病应急预案,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保健医对疱疹性咽颊炎的临床症状,以及如何预防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都是肠道病毒,由A组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4-6月份高发,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厌食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3-5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温馨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别误当手足口病 1.疱疹部位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在口腔咽峡部位;手足口病在口腔、手、足、臀部通常都会有疱疹。 2.发病风险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持续1-2周,可自愈。 手足口病:病情较轻的持续1-2周,可自愈;病情较重的可发展为脑炎;有0.1%的风险发展为脑出血。 别误当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疱疹,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 温馨提示:注意观察孩子手、脚、臀部有无疱疹,以防发展成手足口病 注意隔离: 疱疹性咽峡炎感染性较强,传播快。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如何治疗和护理: 由于咽峡部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开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 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很少。但单纯的高热也可以引起抽搐),建议最好去正规医院治疗。 怎么护理: 降温处理: 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幼儿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或者39℃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 温馨提示: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效,所以不要用抗生素。 口腔的护理: 可以用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 饮食护理: 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半流质易消化食物为主。 如何预防? 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那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为预防疱疹性咽颊炎在园内发生,确保每个幼儿的健康,幼儿园制定了严格的预防措施。 1. 严格执行晨、午检,保健医入各班巡视,对幼儿进行全日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2. 严格执行班级消毒,保育老师每日对玩 具、桌椅、门把手、便池等进行消毒。 3. 老师监督幼儿进食前、如厕后洗手。 4. 开窗通风 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的细菌、病毒量,做好班级消毒工作。 5. 每日户外活动,加强锻炼,增强幼儿自身 的抵抗能力。 随后,副园长张珍珍对幼儿园制定的传染病预防应急措施作了详细的讲解。强调各位老师要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工作制度,认真做好班级消毒,保证室内通风,密切关注班内幼儿的健康状况,加强对于因病缺勤幼儿的管理, 了解幼儿的患病情况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从细节入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门把手擦拭消毒 消毒液冲刷便池 口杯架擦拭消毒 课桌擦拭消毒 为做好预防,班内保育教师每天开展班级消毒工作。 培训促提升,预防重落实。幼儿园将继续严格落实各项传染病预防工作,为幼儿创设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